林化58级校友是我校首届毕业生,他们在校学习的四年,见证和亲历了学校创办初期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艰辛历程,他们以校为荣、尊师爱校的精神和行动,感染着我们每一个浙农林大人,值得我们感动和光荣。让我们感动,值得我们骄傲。
建校初期,由于办学条件差,几乎是白手起家。校舍少且简陋,没有想像中整齐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和宿舍,但林化58级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参与学校第一幢教学大楼(林化系教学楼)的建设,大家用锄头、簸箕等简陋工具平整土地,拉着双轮车去采石场运石块。去苕溪挖运黄沙,同学们个个干得汗流浃背,有的肩膀磨破了皮,手上起了血泡,脚也流血了,但没有一个叫苦叫累,挥汗如雨的艰苦劳动,越干越起劲,是为我们自己的学院更加美丽而努力劳动着、欢笑着。当林化教学楼落成,同学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时,都能为亲自参加林化楼建设而感到自豪和光荣。毕业照也以林化楼为背景,作为对母校生活的美好记忆。凝聚着浓浓的爱校情怀。包明德同学在建校45周年时曾赋诗:“时处大跃进,学校发展快。为建新校舍,师生齐上阵。挑砖抬石块,个个是好汉。大楼拔地起,师生俱欢颜。”
师生情、母校情在林化58级校友心中始终不能忘怀,终生铭记,这一情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烈。同学们说,那时学校各方面条件都很差,但有带领大家艰苦创业的好领导,有学术渊博远博,爱生如子的好老师。“老师好”,这是学生发自内心肺腑的心声。“苏(寿承)老师的45分钟里,他娓娓道来,就像一条涓涓小溪在无垠的田野里流淌,静谧而清澈,一直流到心底。”“下乡时老师与我们住在一起,吃在一桌,劳动一样干。既是师长,又似兄长,有什么难处向老师诉,知心话都对老师讲,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老师。”他们不仅给人以知,解人以惑,还能师人以德,授人以道,深得学生爱戴。师生情源于老师对学生的爱,源于老师的为人师表,源于老师渊博的知识,也源于学生对老师的尊敬。每每回到母校,最涌动的师生之情,大家总要去看望徐(炳全)书记、范(兴华)院长,总要去看苏承寿、田荆祥、单光新、刘德祖、刘芳渊、潘泉生、丁陈森、张宪华等老师。师生相见倍感亲切和温馨,他们说,能得到这样优秀老师的教诲,是我们的幸运。
林化58级校友他们对母校的感情很深,他们一生以校为荣,每逢母校校庆,班干部总会组织好全班同学,积极参加校庆活动。母校45周年校庆时,同学们编印了“忆母校”纪念册,回忆在母校的成长经历,回忆老师的淳淳谆谆教诲,字里行间充满对母校和老师满满的爱,成为重要的校史资料。徐品珊和颜赛娇同学还代表林化58级同学以梁希部长提出的林业发展远景规划内容为题,创作国画《林人绘江山》赠送母校,情重义深,实属珍贵。许强思等同学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在校学习笔记本等资料捐给母校,特别是沈世耕同学将自己珍贵的毕业证书(首届毕业证书原件)捐赠给校史馆,所有这些见证了林化58级学生拳拳爱校之心,深受我们感动。
林化58级校友秉承母校优良校风和肯干、实干、能干的“三干”品质,无论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还是在基层一线,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他们说:我们无愧于母校的培养,为母校争光,我们个个都是好样的。
林化58级校友尊师爱校的情感、情节和情怀,彰显了浙江农林大学爱校爱生的优良传统和校风。是学校重要的精神文化。校友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宣传校友,凝聚校友,母校和校友心连心,共同为学校发展而努力,这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浙江农林大学的优良传统,理应发扬。
胡建平 ,男,1953年1月出生,籍贯浙江嵊州。1972年4月参加工作,同年12月应征入伍。1978年7月起在浙江农林大学工作,曾任人事处副处长、总务处处长、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后勤管理处处长等职。2013年1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