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校友动态 - 正文

【一县一故事】践行“两山”理念的农林智慧


【发布时间:2018-05-03 21:17:55  阅读量: 次】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浙江竹子看安吉。安吉是中国第一竹乡,竹林面积108万亩,竹产业规模和产值全国第一,万顷竹海是安吉最美的风景。然而一直以来,地处浙江西北山区的安吉县,虽然有着丰富的竹林资源,但缺乏相关的栽培和开发利用技术,当地不少农民守着竹林难致富。

 

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兰林富、张培新、黄米根、胡正坚、陈方良、桂祖云、邹云、董敦义、周昌平……我校一大批安吉籍林学、竹类等专业的毕业生先后回到家乡,投身到林业事业中去。他们依托母校的科技支持,与同事们一起开启了围绕竹子的绿色事业:建起毛竹现代科技园,推进竹加工产业发展,壮大以竹林为特色的旅游业、康养产业,还建起了全球首座毛竹林碳水通量观测塔,探索开展碳汇交易,卖起了空气。

 

安吉守住了竹海,而竹子也成就了安吉。安吉的竹业经济综合实力等多个指标名列全国第一,每年竹业总产值超过200亿。说起安吉近年来因竹而兴、因竹而富的发展经历,当地的校友们认为,安吉竹产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浙江农林大学与安吉县的校县合作史,更是一部母校助力地方发展的科技服务史,安吉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安吉成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处处都闪耀着浙江农林大学的智慧。

 

一根科技竹成就安吉百姓致富大产业

近日,我们来到“美丽乡村”浙江安吉,爬上竹山、深入竹企、走进竹博园,聆听校友们讲述投身林业事业并得到母校给力支持的经历,近距离感受学校从一产、二产、三产等各个层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服务安吉竹产业发展的故事,细细体会安吉在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竹产业发展过程中闪耀着的农林智慧。

 

从披绿装到送科技,竹海穷山成为绿水青山

兰林富,我校1974级林学专业毕业生。作为最早的工农兵大学生,他大学一毕业就回到了家乡安吉,进入林业系统工作,并长期担任安吉县林业局长,后担任安吉县政协副主席,现任安吉县慈善总会会长。对于近40年来母校与安吉携手推进当地林业尤其是竹产业发展的故事,兰林富如数家珍……

 

 

学校与安吉林业的缘分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林学、森林保护等专业的100多名1980级学生,就在叶仲节、郭仁鉴、吴祖映等一批老师带领下,来到安吉的良朋、南北湖等乡镇,参与安吉“浑泥岗流域”的开发与治理。“浑泥岗流域”土地贫瘠,旱涝严重,地广人稀,是安吉的“北大荒”,在我校师生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建设示范林、实施林业开发等一系列举措,终于让安吉“北大荒”披上了绿装。

 

安吉是著名的竹子之乡,我校则是全国最早开展竹业教育和研究的高校,早在1980年就在林学专业大三学生(1977级,19783月入校)中设立了全国首个竹类专门化专业方向,竹子让学校与安吉的联系更加紧密起来。从1982年开始,学校胡超宗、方伟、马灵飞等老师就带着学生来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山川乡山川村、安吉竹种园等地开展专业实习、采集标本。他们发现这里家家户户经营毛竹,由于缺乏科学培育技术,竹农空守竹山难致富,有的乡镇因为不懂技术,认为挖了笋会影响竹林生长,长期禁止百姓挖冬笋,竹海成了穷山,竹农生活十分艰苦。

 

上世纪90年代,学校组建了浙江省首个竹类研究所。在得知安吉对笋竹栽培技术的需求以及当地正在筹建竹种园的信息后,竹类研究所的相关老师立即行动起来,带领学生参与到竹种园标本的制作、助力毛竹栽培技术推广中去,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方伟等老师,也结合所学为安吉提供日本竹产业发展的信息,并提出了推进竹子深度加工利用等建议,为安吉竹产业的规划和发展出谋划策。

 

张培新,我校1977级林学(竹类专门化方向)专业的毕业生。长期在安吉林业局工作的他,是教授级高工。他清楚地记得,母校从1998年就开始与安吉县林业局合作,探索开展毛竹现代科技园建设项目;2001年,学校又与安吉县的山川乡、天荒坪镇等签署协议,在原先4800亩竹现代生产园区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全国第一个毛竹现代科技园区,开展分类经营,助力三产融合发展。

 

随后,制定园区方案、改造低产竹林、培育笋竹两用林、硬化园区道路……在我校专家教授技术的支持下,毛竹现代科技园建设进展迅速,短短几年时间,科技园总面积达15.1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9800亩,示范区27200亩,辐射区8.7万亩。兰林富回忆说:“当时建设毛竹现代科技园,主要进行低产竹林改造,提升竹林的经营效益,一开始有四家单位想与安吉合作开展规划建设,最后确定还是由母校浙江农林大学牵头策划、规划和实施。”

 

 

从那时开始,学校与安吉的合作开始愈加密切,并在安吉县山川乡建成竹类研究所实验中心,针对竹林复合经营、笋用林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水份定量管理等方面,开展生产技术实验和推广。在科技园内,专家们还定期指导当地竹农实施定向分类经营,分成笋用林、笋竹两用林等不同的区域,分类推广定向培育技术,选派科技人员定期向当地农户提供化肥、开展技术培训等。

 

据不完全统计,安吉毛竹现代科技园成立以后,在我校相关老师的技术指导下,科技园内竹农经营竹林效益是普通竹农的26倍,科技园建设已为当地农民增收超过12000万元,大大提升了农户经营竹林的积极性。安吉县山川乡大里村村民周正华家里栽培有40亩毛竹林,以前经营竹林效益不高,他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通过培训,周正华掌握了科学栽培笋竹两用林的技术,亩产值从1000多元增长到3000多元,最高超过7000元,如今他安心守着家里的竹山,经济状况一年年好了起来。

 

在安吉千千万万的竹农中,周正华只是依靠经营竹林致富的普通一员。在我校竹林栽培等相关技术支撑下,安吉毛竹现代园区的建设成效明显,竹农的竹林培育技术和竹林经营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安吉竹类资源总量也变得可观起来,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高效竹林基地建设做出了较好的示范。目前,安吉已经形成总面积达108万亩的大竹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渐凸显,成为安吉绿水青山的核心组成部分,为安吉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安吉竹林面积不断增加、笋林经营水平大幅度提升、竹加工产业持续发展,都和母校提供的科技支持是分不开的。”我校1975级林学专业校友、长期在安吉林业局工作的黄米根说,安吉的笋竹林栽培、毛竹现代科技园建设、竹农增收致富,处处都闪耀着母校的智慧。

 

从挖笋竹到卖产品,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陈方良,我校1984级林学专业的毕业生。大学毕业回到安吉后,他长期在乡镇工作,从林业站长、分管林业副乡长到乡长、乡党委书记,他一直在林业乡镇从事着和竹产业相关的工作。前几年,他转任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后,又与我校统战部建立了紧密联系,积极牵线搭桥,主动为安吉竹加工企业联系我校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和科技成果。

 

 

陈方良现在联系的单位是浙江佶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佶竹是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竹炭高新企业,对竹炭方面的人才和技术需求迫切渴望,得知我校张文标博士是竹炭领域的博士,就专程来校邀请他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在张文标的指导下,该公司自主研发了一整套竹炭生产技术,不仅能够将毛竹下脚料等加工成为附加值更高的竹炭、活性炭,而且实现了能源的循环使用和低能耗无污染生产竹炭,成为“中国竹炭产业化的引领者”。

 

在科技服务安吉竹加工企业的专家中,陈方良印象最深的是我校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教授。上市企业浙江永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遇到技术难题后找到了张齐生院士,在张院士指导下,不仅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难题,而且还共同开发了一系列在市场上引领风骚的新产品。如今,张院士指导研发的大规格竹重组材连续热压成型机依然在永裕竹业车间里运行,永裕竹业使用该技术生产的竹材,每平方厘米的单位面积可以承受一吨的压力,深受市场欢迎。

 

 

如今,永裕竹业已经建起了浙江农林大学院士工作站,聘请了我校的毕业研究生宋剑江担任企业研究院院长,希望通过平台、人才等纽带,吸引学校专家教授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浙江永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方平说:“我们一直跟农林大合作,在浙江农林大学专家的指导下,这几年我们不断地推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利润空间。我们的竹产品,还进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亮相G20杭州峰会。”

董敦义,我校1989级竹类栽培与利用专业毕业生。曾担任安吉林业局产业办主任的他,对安吉竹产业的发展情况十分了解,说起经常为安吉竹产业提供技术指导、提供解决方案的母校老师,他随口就能报出一大批名字:张齐生、叶良明、金春德、张文标、马灵飞、余肖红、孙芳利……

安吉汉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竹木产品发霉问题困扰,孙芳利等教授及时解决了企业竹材防腐的问题,而且效果好无污染;安吉县竹宏竹胶板厂在生产中遇到胶粘剂环保与质量方面的问题,傅深渊、俞友明、马灵飞联合攻关,不仅提升了竹胶板的胶合强度,而且更生态环保;安吉建中竹炭制品有限公司遇到的竹炭新产品开发的难题,叶良明教授经过反复实验,指导开发出了非常适合家居的环保竹炭产品……

 

 

“安吉的竹子能被加工成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安吉竹产业能够年产值超过200亿,母校的专家教授功不可没。”兰林富说,自己曾经算过一笔账,安吉100万亩地竹林生产的竹子,需要2000来家机械化加工的企业才能消化,所以只有大力发展二产,依靠竹加工技术和竹加工企业,才能解决安吉竹子的出路问题,帮助安吉竹农致富,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而母校的不少专家教授和他们掌握的技术,正是安吉竹加工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如今,安吉竹产业实现了从卖原竹到卖竹产品、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的跨越,以占全国不到2%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近20%的竹产值,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企业数量多达1300余家、总产值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群,形成竹质结构材、竹装饰材料、竹日用品等5000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走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前列。这些竹加工企业和竹产品背后,也同样闪耀着浙江农林大学的智慧。

从卖环境到卖空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周昌平,我校1997级竹业工程专业毕业生。从学校毕业后,周昌平一直在安吉竹子博览园工作,从一开始参与竹子博览馆的建设,到后来担任竹博园的总经理,他不仅见证了竹博园的发展壮大、享誉全国,同时也看到了安吉竹产业从一产壮大,二产发展到三产腾飞的过程。周昌平说:“母校为安吉的一产竹海建设、二产的竹加工提供了技术支持,安吉的特色旅游产业、康养产业和碳汇交易的发展,尤其是竹博园的建设,也都离不开学校的科技支持。”

 

 

现在的安吉竹博园就是原来的安吉竹种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校的林学等专业的师生经常进入安吉天荒坪、山川等乡镇采集制作竹子标本,为竹博园中的中国竹子博物馆建立,积累了第一批标本;竹博园里的很多竹种,尤其是从日本引进的珍稀竹种,很大一部分是我校老师帮助引进的,其中方伟教授就捐赠了20种从日本带回来的珍稀竹种;竹博园开展的很多竹种培育研究工作,是我校和安吉有关部门合作进行的;竹博园中的标志性建筑——中国竹子博物馆的设计工作,我校的张一奇等老师也参与其中……

在学校的支持下,如今安吉竹博园有竹子种类396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一家集竹海观光、竹文化主题体验及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竹类大观园。与此同时,竹博园也已经成为我校相关专业的研究基地,学生的教学实习基地,同时也是我校开展竹资源种质创新、竹林高效培育等研究的重要平台。

 

 

大竹海建设、竹博园建设、竹产业腾飞——安吉因竹而富、因竹而美,更让当地很多百姓想不到的是,在浙江农林大学周国模教授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安吉的空气竟然也可以卖钱了。2010年,校友陈方良还在山川乡担任党委书记。那一年,浙江农林大学林业碳汇与计量科技创新团队来到安吉,在安吉山川乡建起了总高度40米的全国首个毛竹林碳水通量观测塔,并开启了全自动、全天候采集、记录毛竹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

   一开始,当地老百姓还不知道这个设备是做什么的。很快,竹农们开始听说,只要按照有关规定经营,竹林吸收的二氧化碳也可以卖钱。2012年,学校与安吉县签署了“竹林碳汇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协议,学校提供技术、安吉提供平台,共同研发了《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启动实施首个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安吉县成为全球首个竹林碳汇试验示范区。

2016年,安吉的竹林经营碳汇项目通过认证审核,成为全国第一个符合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竹农真正开始“卖空气”挣钱了——这也成为了2016中国绿色碳汇十大事件之一。此外,由我校设计并提供技术指导的“安吉竹林碳汇馆”也正式建成,该馆通过展示近年来竹林碳汇创建工作,在开展碳汇知识普及的同时,也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从卖产品到卖环境、卖空气,安吉旅游业的发展,一直没有离开过竹林。安吉竹产业已经成为美丽产业,百万亩竹海为安吉竹产业的二产、三产提供了基础,更为安吉打造“美丽乡村”打下了基石。正因为留住了大竹海,安吉成为中国最美县域,让每位游客在安吉都享受到诗意的旅行,村村是景区,处处都能游,安吉一年四季,到处都是涌动的人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吉开始利用这美丽的环境,打造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描绘更加美丽的明天。安吉各行各业又想到了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们:张齐生院士受聘担任安吉“中国美丽乡村”顾问,周国模教授持续指导安吉推进碳汇试验示范区建设,方伟教授为安吉与日本的竹子之乡宫之城町建立友好城市牵线搭桥,任重教授为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蔡碧凡等老师应邀为当地打造“乡村民宿”“森林旅游”出谋划策,俞益武等专家教授前去安吉开展康养领域的研究和指导,斯金平教授在安吉余村等地指导当地农民在树上、山崖上种起了铁皮石斛……

 

如今,大竹海已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游客生态游、竹海游的最佳地。2017年,“安吉竹海”成为当地最大的观光区,接待游客超过223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80亿元,其中安吉竹博园年接待游人50余万人次,营业收入超3000万元……在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休闲旅游发展、康养产业壮大、碳汇交易实现等方方面面,无处不闪耀着浙江农林大学的科技智慧。

后记: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在采访中,安吉的很多校友都说:在母校科技的助力下,那一根科技竹已经先后被开发成能吃、能喝、能居、能穿、能玩、能游的时尚产品,形成了7大系列5000多个品种,形成了一个数百亿的大产业,为安吉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源地奠定了生态基础,也为安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造“中国最美县域”奠定了环境基础。

 

“我们安吉能将毛竹完全吃干榨尽,没有任何浪费,全部变成了钱,很多竹农就是依靠竹子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现在安吉已经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县,100多万亩竹林就是一个生态支撑,所以我们安吉的老百姓是非常感谢浙江农林大学的。”兰林富说,母校为安吉提供的推进竹产业发展的解决方案,让安吉的竹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发展到腾飞有了实现的可能。

 

 

“安吉的发展离不开林业,安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离不开母校的人才科技支持,处处都闪耀着农林的智慧。”在采访中,安吉的校友们也希望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告诉广大师生和校友,无论你在哪一个岗位上为祖国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建功立业,母校永远都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新闻中心 陈胜伟)

 

 

 

 

 

 

 

 

 

 

 

 

 

 

 

 

 

 

 

 

 

 

 



上一条:《浙江日报》报道倪涌舟老师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

下一条:我校林学82级校友江波入选“浙江省特级专家”



关闭本页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浙江农林大学校友联络办公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行政楼127室

电话:0571-63740877

传真:0571-63740877

E-mail:xyzh@zafu.edu.cn

银行账户

户名:浙江农林大学教育基金会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临安支行

账号:33001617335053014712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行政楼125室

电话:0571-61066128

2017 © XYZH.ZAFU.EDU.CN.浙江农林大学校友会  |  教育基金会